close

喬蝸居的小屋就在這條自行車道上。(美國《僑報》/陳辰 攝)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近日蝸居在曼哈頓大橋的橋架上的華裔游民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註,自稱喬(Joe)的華裔男子在大橋鋼梁上用木板搭起了棺材大小的小屋。如此高危與落魄的生活不禁讓游民收留與華人在美生活等話題再次進入民眾視野。《僑報》記者探訪大橋下的高危小屋並走訪位於華埠的收容所,為讀者一探究竟。
  《僑報》記者於16日清晨來到曼哈頓大橋的自行車道上。到達時並未見到喬的身影,但是他的生活蹤跡隨處可見,在距離小屋不遠的鐵絲網上有喬洗乾凈晾曬好的衣物。喬的小屋就在距離地面2米左右的橋梁上,這個迷你的小屋只能勉強容下一人平躺,空間極其狹窄。小屋旁邊就是24小時川流不息車流與四條軌道持續穿梭的地鐵,在這裡想要享受片刻的寧靜是莫大的奢求。在棺材大小的簡陋小屋裡,記者看到了喬用舊布偶充當的枕頭與一個裝滿水的牛奶桶,但是從自行車道向上看,可以清晰地看到作為支撐的木板已經開始出現裂痕。
  經歷了一夜的氣溫驟降與風雨大作,記者等候多時但並未見到喬出現。居住在大橋對面公寓的何小姐在記者出示喬的照片後對記者說“我見過這個人,也知道他住在橋上,但沒想到是那麼小一個空間而且好危險。昨晚(15日)實在太冷了,又下雪又下雨的。他應該沒回來,可能去地鐵或者暖和點的地方了吧。”
  對於居住在曼哈頓大橋上的游民,何小姐表示,“那個男的並不是唯一一個,還有一個女的,我也經常看到她進進出出的。我覺得他們挺可憐的,來美國就是為了過好日子,現在住在橋上,又凄涼又危險。”
  在曼哈頓大橋附近經營雜貨店的劉太太對於蝸居在橋上的游民表示同情,她說“自從報紙寫了以後,不少媒體來拍照,這樣應該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如果引來警察,他們就連這棺材大一點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在華埠,無家可歸的華裔游民並不少,但是願意前往收容所的人卻少之甚少。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數十年來照顧過不少無家可歸的華裔。對於該問題,趙文笙表示“很多流浪漢就像住在橋上的喬一樣,寧願選擇蝸居在那些狹窄甚至危險的生活空間,也不願意去免費提供住處的收容所。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些收容所里很多都是西裔與非裔,有吸毒與酗酒的現象,華人去了會受欺負。”
  記者於16日下午來到了位於拉菲爾街(Lafayette Street)90號的紐約拯救任務(New York City Rescue Mission)收容所,機構負責人蜜雪兒(Michelle Tolson)介紹,該機構於每周一,三,五都會提供約60包食物供前來游民領取,其中有大概75%被亞裔領取。當記者問及華裔前往收容所的數量時,蜜雪兒表示“領取食物的華人很多,但是很少有華裔願意住在收容所。我們猜測語言障礙與缺乏安全感是華人不願意來收容所的主要原因。  (原標題:紐約華裔大橋上建蝸居 華裔流浪漢生存狀態引關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o95xobqp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